卢旺达尼雍圭森林公园散记
2011-06-20 04:54

  “周末去尼雍圭(NYUNGWE)!”听到这个消息着实令我兴奋了许久。出发前的头一晚,大家在一起聚餐。我喝了一点小酒,或许是过于兴奋,或许是酒精作用,整夜辗转反侧,睡了不到3个小时。

  提起尼雍圭国家森林公园,这个名字进入我的脑海早已是几个月前的事情了。每每听到有人谈起这个森林公园,我都能从对方的话语中听到对它的赞美,从他们的面容上读出一股意犹未尽的味道。我憧憬能够有一天去那里看看。

  没想到这一天竟是不经意间来临。用我能够想到的成语来形容就是——世事难料、惊喜不断。尽管一夜难眠,我还是强打精神带着一双熊猫眼上路了。

  我们这次出行由当地一家旅行社安排,一上车司机就跟我们说:这一路他既是司机也是导游,有什么问题都可以问他。

  路上的车实在少得可怜!来卢旺达这么久了,头一次这么早外出。还没来得及发完感慨,就听到司机说:今天是乌姆干达(UMUGANDA),意即义务劳动日。这是我来这里学会的第二个单词。每个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六,整个上午车辆一律不许上街,所有卢旺达人倾巢而出,参加大扫除。还没能等我提问题呢,司机接着说,我们的车上有旅游标识,不在禁行之列。我这才放下心来。

  来卢旺达最大的感触就是干净,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即便是人来车往的商品交易市场,你绝对看不到胡乱堆放的垃圾和污水横流的惨象。虽然没有机会走进当地人的家里去看看,但我觉得外部的环境都那么整洁、干净,家里也应该差不到哪里去。每次外出经过村庄时,都会情不自禁地发一通感言,这是实在太干净了!有人说是因为贫穷,没有什么东西好堆放。可我不这么认为,如果去中国最贫穷的地方,放眼望去,到处都是乱糟糟一片狼藉。中国有句俗语:家破值万贯!

  我固执地认为这里之所以干净是得益于每个月最后一个星期六的义务劳动,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政府官员都要参加义务劳动,这个法规早已深入人心。它的实施起于上个世纪80年代。政府为何施行这项法令一直是我特别好奇的事情。有一次我们聚餐时巧遇一位历史学教授,向他提出这个问题,也不知道他是没听懂呢,还是他真的不知道,他只是说总统府前的那条路叫乌姆干达。

  不去纠结它产生的原因了,其结果就是一个整洁、干净的环境,自律和维护自己所生存的环境已成为当地百姓生活的一部分。我很羡慕,同时也希望中国在这方面能向卢旺达学习,而不是仅仅去做一些自欺欺人的表面文章。因为中国还有一句俗语:出来混的,迟早要还的!

  收回思绪,这时我们的车早已驶离基加利,路两边不时能见到劳动的人群,司机偶尔减慢车速,好让我们拍照。看来他干这一行时间不会太短,不然怎么会知晓我们的心思呢?临近中午时分,路边人群围坐在一起休息。司机告诉我们说:结束了,大家聚在一起开会商量下次义务劳动的地点和内容。此情此景颇像国内农村合作化时期,大家互帮互助,那个时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多么亲切、和谐。可是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与人之间却变得冷漠和不信任,悲哀!

  这趟行程大概需要6个小时,司机中途停车让大家伸伸腰揉揉腿。我们刚下车,一群孩子跑来围观,司机大声呵斥这些孩子,但也挡不住孩子们簇拥而来。囊中羞涩的我们无法对视孩子们期待的眼神,只好钻回车内。小韩从包里拿出几块巧克力,可惜粥少僧多,只能在车开动的时候将巧克力抛出窗外。我们透过后车窗看去,一群孩子争抢,其中一个得到一块,随手给了他背上的小妹妹,这温馨的画面让我很是感动。

  由于头晚休息不好,一路上始终昏昏沉沉,半梦半醒。直到再次停车,听到有人喊了一声:到了!我连忙睁开眼睛,车前方正对一个大门框,上面用英文写着:欢迎来尼雍圭国家公园。这时司机爬到车顶,将天窗打开。他告诉我们进入山门内,就有机会看到一种叫L’Hoest’s Monkey的白腮猴,这种猴长得很秀气,却很害羞,不能惊动它,所以在车内拍照是最佳选择。

  山区的海拔高达2000多米,气温明显低了很多。周围景色也与山外大不相同,不再是遍地低矮灌木草丛,到处可见高大、茂盛的巨树,四周寂静无声,很有些“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意境。尽管车速不是很快,但从顶棚灌进来的风吹在身上还是很凉,只能不停地往身上加衣服来御寒。

  车缓缓停下来,司机压低声音说:左边的树丛中有猴子。我左盼右顾,不断变换角度,想要找到猴子,可是找来找去也没有看到,最终还是在同事的指点下才见到美丽的白腮猴。这种猴子的体型不是很大,一身黑色毛发,只有脖子下面露出部分白毛,正面看去像是扎了一条白围脖,很可爱。如果不是事先知道这种猴身上有很多病菌,真想去摸摸它,同时也让我对自然界的神奇体会得愈发深刻。然而,美丽的外表之下,难免潜伏着不可预知的危险。

  不知道是不是相机的快门声惊吓到它们,我们还没欣赏够呢,只见它们在枝头上翻腾跳跃几下,顿时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司机见目的已达到,又见到我们在后排冻得瑟瑟发抖,于是关上天窗,继续赶路。沿途山头时不时显现一些光秃秃的树木,在一片郁郁葱葱之中格外扎眼,导游很机灵,还没等我们提问,一句话就解开了疑团。他说:这种树在雨季里不长叶子,但旱季一旦来临,就会变得生机盎然。我在心里说:这也太神奇了!

  没多大功夫,车内温度回暖宜人,浓浓的睡意又袭上心头。山路年久失修,坑坑洼洼,车行颠簸,身体随着车身不停地晃来晃去,很快我就去见周公了。

  当我再睁开眼睛的时候,车已经停下了。我们陆陆续续走出车外,有点冷,身体不由自主地打了一个寒颤。我问身边的人:到了吗?有人回答:这里就是攀爬吊桥的地方,离今晚住宿的地方还有一个小时的车程。这时早已过了午饭时间,大家商量了一下,还是先爬吊桥,然后再去驻地。我们稍事休息、补充了一点能量之后,导游给每个人发了根木棍当拐杖,就带着我们进入了莽莽原始森林。

  现在正值雨季,但我们今天还算幸运,没有遇到雨。路上除了个别地段比较湿滑以外,路况要比我预计的好很多。开始还是不太适应,一直低头看着脚下的路,我们的拐杖还真帮了大忙。大家沿山壁一边不足一米宽的路小心翼翼地走着,另外一边就是悬崖,因为有植被遮挡,看不到究竟有多深,感觉还是蛮危险的。

  走了没有多长时间,导游指着前方掩映在树丛中的悬空桥说:那里就是我们的目的地。这望山跑死马的,看着近在咫尺,还不知道要走多久呢?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注意力渐渐由脚下转移到路两边的植物上,走着走着,忽然发现了一种似曾相识的东西,当我看到更多这个东西的时候,我确定这个就是蕨菜,是长大了的蕨菜。在我们家乡的山上,偶尔见到过它,只是当它才刚刚卷成拳头状就被采摘下来当了下酒小菜。在这里见到如此数量众多的、而且长出成片叶子的蕨菜,实属难得,一路上我就跟蕨菜较上了劲。

  也不知过了多久,我们走得浑身大汗淋漓,体力也有些不支的时候,吊桥终于出现在我的眼前。导游告诉我们这座桥分成三段,第一段长45米、第二段长90米、第三段25米,距离地面的高度有70米左右,桥面宽不足30厘米,建成的时间还不到一年。

  上桥之前,导游告诉我们每间隔一米上一个人,尽量走桥的中间,以减少桥的晃动。不晃叫什么吊桥啊?我心里说。可为了大家的安全,还是按照导游的要求去做。我走在队伍的后排,双手扶着两边的保护网,踱着猫步往前挪,不一会儿就到了对面的中继塔台上。

  这个中继塔台用特殊合金材料建造,台面镂空,往下看还真有点害怕,此时我们当中的小李已是面色煞白,他的恐高症很厉害。当我们准备上第二段吊桥时,他说,“我还是在这里等着你们吧!”我们就开玩笑跟他讲,“这大山深处有猩猩,你一个人孤零零待在这里,搞不好会被母猩猩给掳了去,我们没法回去跟你夫人交待啊!再说了,我们还不一定原路返回,你想要回去还是要过吊桥的!”他权衡了一下,还是决定跟我们继续前行。

  没上桥之前,导游曾指着前方火红一片的地方告诉我们说,那树上的果实就是猩猩的食物。现在那片火红就在桥下,上桥之后,我低头看着脚下,没有眩晕、只有兴奋,我曾经无数次在梦里飞翔,此时的感觉跟梦里很像,飞得不高、速度不快,但却能清楚地看到身下的景色。现在我就看到了枝头上那一簇簇红色果实,长得类似樱桃,樱桃是我的最爱,只可惜今年没有口福了。那鲜艳的颜色,看上去就像好吃的样子,甜中带酸,口水都快下来了。为了不再去想这些,而且也想逗一下走在我前面的小李,于是就跟他说:下面的景色太美了,你往下看一看啊!他说不敢,我就对他说,没关系的,那猩猩的食物太美了,你就往下看一眼吧。

  最终我们很顺利地到达桥的另一端,大家争相在桥上摆POSE留影,我想这一趟对每个人而言都意义不同,尤其是连贵收获最大,他不但用余光扫了一眼下面,最重要的是克服了心理上的恐惧,真为他高兴。

  接下来的25米就是小CASE了,走完全程,导游带我们走了另外一条路绕回到吊桥的起点,然后顺原路返回。回程是往上走的,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可这上山的路咋也这么难走啊!导游早就跑到前面去了,我们的队伍也拉得很长,我走在队伍的中间,四周还是那么安静,只能听到自己粗重的喘息声。好容易赶上走在前面的导游了,导游指着立有文字说明的牌子说:这棵树就是猴子栖身的地方,我费力抬起头往上看了看,只见到茂密的树冠,猴子可是一只没见到,这个时间正好是下午茶时间,没准猴子也躲在某个地方快活呢。

  终于回到始发地,算了算时间,来回用了2个多小时,难怪体力透支,我累得连话都懒得说了,可看看有些人、尤其是导游竟然跟没事儿似地,他们还一起合影留念,只能用一句网络流行语来形容我的心情——羡慕嫉妒恨!

  我们在等车的时候,不知谁又发现路边树丛中的白腮猴,大家纷纷拿起相机咔嚓起来,或许这里的白腮猴见到的游人比较多,已没有先前遇到的那样害羞,还时不时摆出POSE让人拍,等大家都拍的差不多,才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之外。这真是一群善解人意的猴子啊!

  车又一次动起来,载着我们直奔今天的目的地尼雍圭森林旅馆。错过了午饭,又经过2个多少时的吊桥行走,大家的体力消耗殆尽,饥饿、疲乏袭扰着每个人,我揉着有些发酸的腿,心中期待快点到地方吧。

  没过多久,路两边出现了一片开阔地带,那翠绿的颜色一直延伸到天尽头,有人说:这就是茶园。早就听说卢国也产茶,今天终得以一窥真颜,真是荣幸之极啊!我是地地道道的北方人,在国内就没见过茶园,而且是如此大的规模,实在令我感叹不已!

  “到了!”不知谁喊了一声,车离开大路,驶入边上一条狭窄的土路,摇晃了几分钟之后再一次转弯。这条路有点奇特,只在路两边有车距宽的路面上铺了水泥,路的中间还是泥土,很有创意,省钱又环保,真值得推广。路的尽头就是停车场。

  下了车,环顾四周,我又一次被周围的景致所惊呆。停车场边上就是餐厅,餐厅对面几十米开外有排房子,那就是宾馆的房间,中间隔着茶园与餐厅遥相呼应,房子的背面紧靠着莽莽群山。现在已近黄昏时分,有白色雾气在不断蒸腾,聚集在山顶处,将山顶遮挡着若隐若现。尽管天色阴沉,但眼前的满目青葱和远处万绿丛中的点点红色在白色雾气的映照下,显得那么云雾缭绕,恍如天上人间。

  冷不丁一个激灵,一阵寒意将我的思绪从天上拽回人间,这山里山外的温度相差不少,我似乎刚刚从初夏一下子来到了深秋,这种温差有些令我吃不消。尽管寒冷,但还是舍不得将目光从远处收回,恨自己言辞匮乏,不能用恰当的语言来形容此情此景。只能借用几句秦观的《满庭芳》:“山抹微云,天粘青树。四周静谧声绝。翛然四顾,呈一片空明。”回首曾经的悲喜人生路,在这一刻显得那么苍白、无趣。难怪圣人们都喜欢这样的山野生活,能够在这样一个地方终老此生绝对是人生的一大幸事。

  肚子又一次提醒我该进食了,无奈之下走进餐厅。这餐厅装饰挺非洲化的,但还有一个特别之处,有一整面墙上都挂满了这里出产的牛粪画,以前看牛粪画就只有一个感觉——太抽象,那直的、曲的线条感觉很冷,可如果将这些冷、热抽象的线条摆放在一起,视觉效果还真的很不错。我们同事小夏说:等他回国的时候,买一批牛粪画,在家里面也整这样一面墙。想法非常好,拿牛粪画当瓷砖用,只是这成本很有点高得离谱。

  来非洲之后,学会的第三个单词叫LODGE(乡间旅舍),我在很多不同的地方都见过这个单词,这里一些景点的宾馆都不用HOTEL 而用LODGE,从字面理解,让人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温馨感,并且每一间旅舍——客房都与外界交融在一起,站在阳台上,伸手即可触及那带着夜露的枝叶,我喜欢这种亲近自然的感觉。如果能在此地修身养性、研习佛法,成就佛道的几率一定会高很多,只可惜我所拥有的时间只有十几个小时而已。

  为了不浪费在这里的每分每秒,安顿好一切之后,我们就从房间里出来,沿着茶园小路缓缓而行,我努力地深呼吸着,想从这清新的空气中闻到飘忽的茶香,事与愿违,空气中只散发着带着雨丝的叶的清香。后来才知道只有经过加工,才能有茶的味道,真是老外了。

  这一夜睡得很香甜,睁开眼睛已经错过日出的时间,不过我并不觉得遗憾。东面都是群山,见到的也只能是跃上山顶之后的太阳了。吃过早饭之后,我们整理行囊,出发前往此行的最后一个景点——看疣猴(Colubus)。

  车子在山间颠簸的路上开了没有多久,就拐上一条小路,路的两边依旧是一望无际的茶园,走到路的尽头,导游让我们下车换上雨靴,说步行大约半个小时后,就能看到疣猴了。

  我们沿着崎岖的坡路往上走了没几步,就遇到两位当地妇女。我们的导游上前跟她们搭话,讲的什么也听不懂。反正只见她们俩在前面带路,导游指挥我们跟在后面,还没走几分钟呢,就看见导游用一只手做嘘声状,另一只手指前方路边的一棵树。顺着导游手指的方向看过去,树上有几个黑色的物体依稀可辨。

  加快步伐来到树下,在导游指点的安全范围之内停下,朝树上望去。嚯!树上的猴子能有十几只,跟我们头一天见到的猴子不太一样。虽然全身也是黑色的,但是两个腋下却长着长长的白毛,那白色的长毛在风中飘摇,有种仙风道骨的感觉。导游说这种猴叫“抠了巴斯”(音译),很像我们常说的“抠了吧唧”,所以我记得特别牢。导游还说,人类就是在这种猴身上第一次发现艾滋病毒的,听完导游的话,我下意识地后退一步,这令我对这种猴的印象又加深了一步。

  “抠了巴斯”有点人来疯,知道树下有一群肤色跟它们不太一样的家伙在拿相机拍它们,所以每只猴都努力展示自己的美,有腾挪跳跃以显空中优美姿态的、有伸展上肢秀白毛的,就连刚刚出生没多久、身披一身灰色短毛的小猴子也摇摇晃晃离开母亲的怀抱,爬上枝头告诉我们不要无视它的存在……

  狂拍了一通之后,问导游现在我们去哪?导游告诉就在这里看猴子,时间大约一个小时左右。来一趟就为了看几只猴子?实在是不过瘾,于是就跟导游说能不能到坡顶去看看?导游便带领我们继续往上走,等我们来到坡顶才发现这里又是另外一片天地。

  头顶上是蓝盈盈的天空,点缀着朵朵白云,那白云的形状不时地在变化着,真像是一朵朵奇特美丽的花朵。地上是大片绿油油的茶树,那蓝的、白的、绿的在远处交织成一条线。天蓝蓝,海蓝蓝,我家住在大海边,那是一道多美的风景线啊!可是在这里,天蓝蓝,树绿绿,我家住在云深处……一如仙境的空明。本来还很自律的我们,被这样的景色所吸引,早就顾不得许多了,大家争相钻进茶树间,摆个POSE给自己留个念想,顺带过把采茶的瘾,虽然只是装装样子而已,但每个人的心里都乐开了花。前段时间,在网上看到国内某地招采茶女必须要C罩杯以上,可我们的口号是:罩杯无论大小,一律可以采茶!

  我们从山坡往回走的路上,看到原先那棵树上的猴子正一个个往路对面的树上迁移,只见它们一个翻腾着从树上下来,迅速穿过小路,然后四肢并用趴在树干上,嗖嗖嗖往上蹭,不大工夫就上了枝头。这个爬树的动作跟人爬树很像,不知道是人学它,还是它学人,或者是动物本能有相似之处?

  看完猴子们的迁移之后,时间也差不多了。集结号吹响,我们踏上归途,而先前那两位妇女并没跟我们一起走,而是留在了原地。问过导游之后才知道,原来她们的工作就是专门跟着猴群的,然后将猴群出没的信息提供给导游。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还要通过这种原始的人工方式,可见这个国家还是比较落后于时代的发展。

  终于要跟这里说再见了,但“再见”这两个字很难说出口,难舍难分,是最恰当的形容。只能将蓝天、白云、一望无际的绿色茶园和茂密的原始森林都放入镜头里,然后再加上自己的身影,组合成一个画面,放在电脑桌面上,同时也永久留在自己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