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卢友谊之花开在卢旺达
在卢中资企业优秀事迹之二
2013-02-26 14:16

作者:韩平 孟卫红  

  清晨的雾霭中,顺着卢旺达北方省山区蜿蜒的山路一眼望去,山中有一排平房,红的瓦红的墙,蓝色的护栏沿着明亮的长廊一溜儿展开,在翠绿的山间显得格外醒目。这是中国土木工程集团有限公司2008年在卢旺达北方省鲁林多区援建的希望小学。同样的建筑,在卢旺达东方省也有一座。这两所希望小学,除了教室、教师办公室外,还专门建有阅览室,更有一座标准的篮球场。中土人希望带给卢旺达学子们一个放飞梦想的金色童年。  

  今天再从这里经过,中土人还能记得当年援建时,每天附近村民和孩子都来工地看了又看,尽管语言不通,但从他们的眼神中可以读出热切的神往。这是当地从未见过的建筑,更是当地孩子无从想象的读书环境,中土人带着一份企业的社会责任,带着对卢旺达少年儿童幸福成长的信心,将卢旺达同类学校中标准最高的校舍带到这青山绿树间。  

  北方省省长视察鲁林多学校后,从卢国教育部争取到一笔钱,专门修建一栋学生宿舍楼以及食堂,将学校升级为高等女子职业技术学校,面向全国招生。东方省小学也效仿升级。三年的时间不觉而过,这两所学校如今已经为卢旺达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技术青年。  

  中土公司第一代援非的技术人员上世纪80年代在基加利援建第一所国家体育场,能容纳两万观众。至今这座场馆每年仍然承担着卢国所有纪念活动及重大比赛的重任。它见证了卢旺达历史上的风风雨雨,1994年震惊世界的卢旺达大屠杀发生时,上万民众到此避难,后来在卢旺达爱国军的帮助下悉数获救。每个幸存者视这里为他们的生命天堂,那份深深的感情永生难忘。  

  新世纪,新生的卢旺达迎来经济腾飞,新一代中土人带着传承既往的企业精神重返卢旺达,这次他们带来了新技术。2011年底,高20层,全玻璃幕墙,带有观光电梯,实现无塔供水的城市塔楼在基加利市中心拔地而起,一切都是基加利之最,最高,最快,最现代化,最令基加利人自豪的大楼,成为卢旺达向世界展示全新面貌的名片。2012年底两个美国人出版《卢旺达成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典范》一书中,开篇即将城市塔楼作为卢旺达近年来经济飞速发展的一个有力佐证。

  基加利人不曾想到,这座令他们自豪满怀的城市塔楼,中土人煞费苦心,在最繁华的市中心施工,没有影响周边交通,没有噪音扰民,没有给市民日常生活带来不便。中土人特意将主楼裙楼分期施工,突击完成一层,便把建材存放进去。三天建一层,二个月完成主体结构。周围的市民每次遇到中土的技术人员,都好奇打听,你们的大楼是怎么建起来的?为什么不见施工材料,也听不到施工噪音?难道你们是有什么魔术吗?  

  2005年重返卢旺达后,中土卢旺达经理部注重培养使用当地优秀青年,每年都为卢国提供五百个技术岗位,既输血,又造血,力求让每个卢旺达青年拥有一技之长。  

  2010年,中土主动选派技术人员帮助和指导村民一起修缮营地附近的小学及大屠杀罹难者家属的危房,捐款55万卢郎(5500元人民币)及部分建筑材料,在当地引起很大反响。施工队中不少员工来自这些村镇,危房修缮善举让他们亲眼看到中国人帮助非洲的诚意。  

  卢旺达的青山依旧很美,新老两代中土人在这里洒下辛勤汗水,这片土地还埋有中土援建者逝去的英魂。卢旺达经济发展走过的艰辛之路,都有中土人的坚实脚印。有一天卢旺达的孩子会长大,他们会说,小时候读书的教室是中国人援建,购物的超市是中国人建成。他们还会自豪地说,我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家园,是中国人手把手教会我的这些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