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路桥—中卢友谊之桥
在卢中资企业优秀事迹之三
2013-02-26 14:19
 

作者:方菲  孟卫红

 伴着晚霞的余晖,格洛瑞结束一天繁忙工作,开着二手车回家。这条崭新坦平的公路,车水马龙,路边行人穿梭如织。他看着宽阔的四车道上刚刷上清晰标线,努力回忆上次修车的时间。自从这条回家之路翻修后,自己修车的次数明显减少,维修站的朋友桑迪今天下午还打电话问自己是不是换新车了。车市中心转盘路段,路灯一齐点亮,温暖灯光绵延远方,指引自己回家……当晚,格洛瑞给卢旺达当地报纸的“读者来信”板块投稿,说到“基加利向来都是一座迷人的城市,可最近每当我经过市中心转盘路段时,我都为自己是个卢旺达人而深感自豪……”。

 “心心相印,血脉相连” 

 令格洛瑞感到骄傲的公路是中国政府提供优惠贷款,由中国路桥工程有限公司设计和施工的基加利城市道路重建工程。一共九段路,均在基加利市主干道上,市内连通机场、市医院以及商业中心,对外连接基加利通往邻国乌干达、布隆迪、坦桑尼亚和刚果等的国道。此项工程2011630竣工,大幅提升首都道路的通行能力,并且沟通贯穿全市东西主干线,便利市民出行。中国路桥施工队伍完成市医院路段重建任务,清场开拔,医院的几个护士赶来送行,她们拉着中方经理的手:“感谢你们修的平坦道路,急诊病人在救护车上不再有颠簸之苦,救活不少重症病人。” 

  “筑路架桥是民众热切盼望的基础设施建设。”卢国基础设施部部长顾问艾梅说过,“道路畅通不仅带来交通便利,更重要的是带动经济发展。”基内吉是卢旺达优质土豆产地之一。2006年以前,这里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村庄,弱不经风的土坯房歪歪斜斜,参差不齐排列街边。2007621,中国路桥承建的卢汉热里-基内吉道路工程竣工,基内吉的土豆畅销卢汉热里市,进而运往全国各地。2008年,中国路桥施工队伍路过基内吉市,沿街新添一排整齐砖房,当地孩童一眼看到中国人,拼命挥手致意高喊“China Road and Bridge nihao(你好)!”……  

  修建道路给卢旺达人民生活带来切实的便利,中国路桥承建基加利城市道路重建项目,受到当地政府、媒体和广大市民的热切关注。2011128日晚,基加利市政府举办2010年企业年会暨颁奖晚会,基加利市长、副市长、各大国资、外资企业代表纷纷亮相。基加利市市长将企业最高荣誉——“美化城市杰出贡献奖”颁给中国路桥,这是当晚唯一颁发给外资企业的奖项。时任基加利市长的艾莎女士赞扬中国路桥“不仅出色完成工程项目,而且承担不少社会责任。中国路桥在卢旺达所做的贡献,点点滴滴,在我们眼中也在我们心中。我们越来越深刻体会到,虽然我们来自不同的国度,却心心相惜、血脉相连。”  

     

  “有问题,找路桥”  

  卢旺达交通发展局前局长祝贺中国路桥获奖:“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中国路桥”。2011年的连续暴雨造成卢国公路塌方、交通要道通行中断,一些公司乘机抬高要价,当地政府面对紧迫工程束手无策,中国路桥立即抢修工程,事后没要一分钱。基加利市中心一处楼房突然倒塌,受难者被困,卢旺达政府首先拨通了中国路桥基加利办事处总经理的电话,路桥抢险人员带设备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协助抢救。基加利道路边坡塌方,行人被埋,中国路桥率先伸出援助手……  

  中国路桥工程遍布卢旺达各地,CHINA ROAD & BRIDGE家喻户晓。“卢旺达人知道中国路桥,并不仅仅因为中国路桥在承建基加利道路重建项目中的出色表现。‘有问题,找路桥’已是卢政府工程主管部门的共识。”卢旺达参议长、前基础设施部长恩塔武库利亚约始终记得,“中国路桥是1994年卢旺达战后第一家返回卢旺达的外国公司”。  

  当时卢旺达百废待兴,新政府在最困难的时候把CHINA ROAD & BRIDGE当成最可信赖的中国人,把一个又一个新项目托付给路桥,路桥人则以奉献和苦干作为回应。政局尚未完全稳定,街头不时响起零星枪声,中国路桥承建卢国中部到基伍湖边公路经三年奋斗按时竣工,另一标段的意大利工程队却尚未完成施工准备。凭此工程,中国路桥在卢旺达树立良好形象,也深深感动卢旺达政府和人民。投资方世界银行非洲事务局局长由衷赞赏:“中国人在卢旺达重建中不怕困难,顽强苦干,中国人了不起!”就是在这段路上,年仅33岁的中国路桥员工陈健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至今还长眠在卢旺达的青山绿水间。  

  根据卢旺达统计局2011年的统计年鉴数据,截止2010年,卢旺达现有沥青公路1154公里。据不完全统计,中国路桥1974-2010年在卢旺达作业36年,共承建26个项目,累计修路790.8公里,占卢旺达现有好路的近70%  

  保证质量和工期是路桥公司在卢旺达不败的第一因素。中国路桥修筑的第一条公路是从首都基加利通往邻国坦桑尼亚边境的卢苏莫交通干线,全长160公里。这条路当时被称为非洲的样板路,曾有多批外国代表团和驻卢使节前往参观。现在几十年过去了,尽管交通量大、重型车辆不断,其中一段于2005年翻修,正常使用30年,另一段至今还在使用。1990年完工的三卡路,历经了二十多年,路况还非常好。最新承建的卢旺达基加利市政道路重建项目,也因道路质量好、修路速度快、且施工人员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而深得卢政府信任,卢旺达基加利市政府和基础设施部向财政部申请,主动拨用卢旺达政府自己的资金,向该项目追加了512万美元的附加合同。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透过云缝,格洛瑞又精神饱满地奔驰在基加利主干道上。印着中国路桥标志的一辆卡车与他擦肩而过,载着卢旺达工人出发去修路了。车上五十四岁的文森特黝黑脸上的皱纹在晨光中愈发清晰。他和工友们背上行囊,前往中国路桥的下一个项目驻地基布耶。他望着自己参与修建的一条条公路蜿蜒在群山之中,不禁想起战后在营地迎回中国路桥的工程师的情景,当时对方一脸惊讶,中国人没有想到,文森特在战争年代一直苦守着中国路桥的设备,连他自己都说不清当年那份信念,笃信中国路桥肯定会回来。回头看看车里同事,古斯塔夫现在担当外事管理,威廉成了构造工程师,独立带队作业,伊西博尔学会独立设计落水槽和排水沟,和中国设计师坐在办公室里干活塞姆博瓦和大儿子达马塞内并肩而坐,听说他的小儿子也要加入中国路桥。还有那些离开路桥的老朋友,有的在中国路桥的帮助下前往中国深造,有的成立了自己的公司,甚至有的已经成为卢旺达政府司长。想着想着,一抹湖蓝映入眼帘,新的项目驻地,在幽静的湖水边,在静寂的树林旁,文森特的脸上露出了笑容,三年后,这里不知又是怎样一片繁华……